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慢活森林浴在水山線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在一個車子多、攤商多、陸客多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要如何玩的盡興,這可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隨著嘉義林管處志工隊隊長的一路帶領解說導覽下,來到一處沒有陸客、沒有車子及沒有攤商的地方,而且還是在遊樂區的範圍內,那就是「水山線森林步道」。

  當離開柏油路,雙腳踩進由碎木屑舖在鐵軌枕木中的步道上時,深深的吸了幾口含有濃濃樹木所散發出來的芬多精,讓它在全身走一回後又重重的吐出來,彷彿要把剛才的油煙味一股腦的全替換掉,沿途含有檜木精油的芬多精不時散發在四周,使人的頭腦清晰思路敏捷,那種自由自在滿足的感覺,頓時在臉上顯現出輕鬆的表情,原來在阿里山還有最後一塊淨土;在這裡沒有車陣及人潮,只有花草樹木陪伴,山嵐隨風飄來迷霧中更見森林之美,時而陽光直射穿透樹林,讓我們感到一絲溫暖,時而火車穿過迷霧在森林中奔馳,猶如蛟龍咨意快活毫無忌憚的遊玩,總之來到這裡,你愛怎麼走就怎麼走隨你高興,慢活悠遊盡情的享用吧!
  1. 水山巨木:是紅檜巨木,位於昔日阿里山通往東埔之水山線森林鐵路旁,建有360公尺之自然步道及觀景平台,可觀賞巨木風采及漫遊在蓊鬱林蔭下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2. 阿里山森林鐵路水山線全長1.6公里,原屬阿里山林場鐵路二條主線之一的自忠線沼平車站至水庫神木的部分路段 (此水山線與特富野古道之水山支線並不)。自忠線鐵路的命名相當混亂,1932年建成之初終點位於兒玉(現稱自忠),故稱兒玉線,隨後許多支線的陸續建立,許多支線的名稱也被代指本線,包括東埔線、哆哆咖線、水山線及星岡線等,台灣光復之後兒玉改名自忠,故稱自忠線。民國六十一、二年阿里山公路闢建,之後林場路線停駛,自忠線部份路基被徵收、覆蓋移作新中橫公路路基使用,僅留下沼平車站起始的1.6公里。
(資料來源---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IMG_3897
就是這道光!就是這道光~~~~~~~~
IMG_3865
仿古時代建造的鐵路木橋
IMG_3851
攜手同遊~~來吧朋友一個適合各年齡層的地方。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志工大會之訓練篇

北大武山

群比年輕人稍年長的志工們,聚集在一起揮汗努力把每一個動作學會,並不斷的重複再重複,直到爛熟為止;這群人的組合有,不知何謂累的志工隊長土豆仁賢伉儷,動作優雅的識鶴,舉手投足皆是舞,號稱舞棍的副隊長帥慧,全身充滿動感的美玲,飛航大師鐘寶賢伉儷,搞笑傳送歡樂的班長溪哥川,漂流木王子牛樟,電腦鬼才章魚哥,還有音樂才女岱榛、地理權威素琴、志工達人殿宗賢伉儷、…………,當然最厲害的要屬屏管處三劍客美麗的褓姆麗惠姐,一絲不苟的羅哥,最年輕漂亮的動感女神,不管任何音樂都可翩翩起舞的美女董課長等。
在這過程中最辛苦的莫過於教我們跳舞的蔣偉光老師,難在一群沒有舞蹈基礎,而且年齡層不一,程度天差地別,如何把這樣的一個組合,達到可以上場表演的水準,我想這是老師最頭疼的一件事了,所以剛開始時一往往一個動作均要教上數十遍以上,有些更學不來,逼的只好改動作又要能讓劃面好看不能太單調,這真是難上加難啊!但畢竟老師是專業而且有練過的,一首「站在高崗上」舞曲表演硬生生的加入許多外在元素,又不失原味,老師您不愧是最勵害的。
 
開始練習時,由老師耐心講解舉手投足間如何擺手踏步、旋轉,先分解動作,慢慢熟悉後再換另一分解動作再全部一氣呵成,完成一小段的動作;光是這樣大家都滿頭大汗頻頻喊吃不消了,在求好心切的隊長大仔要求下,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練習,大家也都是把它當成一回事,在老師不厭其煩的細心指導下,居然也有模有樣像一回事了,其中的辛酸、樂趣,非親身經歷過實難領會;就在大家一股不服輸的堅持下,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IMG_0111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香甜無患子泡泡浴

作者:雙流-大冠鷲(關)
雙流自然教育中心去年的新教案「生活智慧王」推出後成為中心熱門,
我們已經帶過上千位孩子認識園區裡的民俗植物,體驗長輩們的生態智慧,
認識山棕的傳說與功用,
搓揉樟葉吸進自然香氣,
濕漉小手搓搓無患子滿手香甜泡泡,
孩子開心的玩著竹水槍,
學習用月桃葉包粽子,
用鳳仙花瓣美麗指甲,
看孩子們玩得開心,心裡也跟著笑的開心。

其實人對喜悅的記憶相對於悲傷難過是非常短暫的,
一班帶過一班,我只記得孩子笑了,但幾乎忘了每一張笑著的臉孔,
難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沈默乖順的孩子,讓我開心到喜悅爆表,
快一個月了,當天的情景依舊清晰,想起還是讓人發笑,
還在後續的梯次裡跟更多孩子分享當天故事,我想這喜悅絕對的可以長長久久。

那一天,由於老師特別要求希望當天能多留點讓孩子親近水的時間,
課程結束後,我們帶著孩子到溪流裡"觀察",
我只是坐在一旁幫忙注意時間及安全,反而因此收穫到很棒的故事。

屏東許多原鄉小學校都是全校出動,各年級導師對於讓孩子玩水的標準差很大,
我這組一年級導師是跟孩子很親近的原住民媽媽,他讓孩子自由發揮,
遠望著在對岸不能玩水只能安靜坐著看別人玩的二年級孩子,心裡很是不捨,
而我這組也有個孩子因為不小心弄傷了女同學,被老師罰不能玩水,
他鬱悶的搬開石頭挖洞,玩著濕濕的沙,越挖越深越大洞,
一旁護士姊姊不捨的悄悄幫他跟導師求情,我看著也不捨,跟著一起求情,
導師原本堅持要懲罰,最後3分鐘,讓他跟女同學再道歉一次,便讓他下水去玩,
孩子就是孩子,前一分鐘還奧嘟嘟,下一分鐘就笑的燦爛,
但~我要說的不是這個孩子喔!(爬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沈默乖順"的孩子)

話說我坐在一旁眼看著站在水中央的導師把一個孩子的頭直往水裡壓,
還在訝異的不知作何反應時,聽到老師大聲卻充滿關心的說:多久沒洗澡了,順便幫你洗一洗吧!
這時坐在旁邊的老師說:我有撿一顆無患子,剛好來試看看好不好洗,
孩子聽話的走到岸邊低下頭讓老師幫他洗頭,
洗好頭又被導師叫回去脫下衣服,導師站在水裡彎身幫孩子洗衣服,
又被喚回岸邊洗身體,老師開心的直喊:洗出好多泡泡喔!哇~你好香喔!可以香好幾天不用洗了,回家記得跟阿公說你洗過澡了,
孩子靦靦的笑,我想,也許他還不懂,但心裡應該是很溫暖的吧!
老師對於孩子的照顧讓我很感動,於是跟老師聊起孩子的家庭背景...


在這裡接觸過許多都市及偏鄉的學校,我特別偏愛原鄉的孩子,
是環境的關係嗎?原鄉小孩活動力特強,專注力相對較低,但能與自然更貼近。

最後,老師笑說要多撿些無患子,還跟我們打聽哪裡好撿,
帶了這麼多梯次,第一次看到有人拿來洗澡,
園區的清潔工大姊看到我在撿無患子,跟我說他們在家都會用無患子洗衣服床單,香香的,
其實我一直都蠻想嘗試看看,只是對於香甜的味道會不會像龍眼一樣引來螞蟻而卻步,
見證過這些親身實例後,
我開始想嘗試了!
前些日子撿的無患子也快曬乾了...



無患子小百科
記錄地點: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101/09/21~22 惠蓀志工大會

作者:北大武山

 一年一度的林務局志工大會開鑼囉! 在承辦褓姆麗惠及羅哥的費心安排下,搭乘北上台中自強號火車,說來也真巧,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上車,竟然全員在同一車廂,而且位置都還連在一起,這簡直就是安排好的吧。在車上各位志工大哥大姐們,還不忘再三交待並現場教學,務必把擺攤的手工藝品製作方法全部學會,不多時,大家把「無患小人」製作方式已全員都學會,想稍事休息一下時,台中車站已在眼前。

 抵達台中車站時人滿為患,放眼望去約有2/1是要參加本次大會的志工,在主辦單位用心安排下,逐一搭乘接駁車往目地的前進,當然,在車上有惠蓀林場志工大姐帶動現場氣氛及介紹活動內容與應注意事項等。

 到達惠蓀林場約15:00左右,在熱心志工指示帶領下,快速又有效率的完成住宿及有關活動進行程序。整理好各人裝備行囊後,緊接著把擺攤的東西迅速拿到指定的攤位並做人員安排,緊湊的預演一連串的展開,忙得不可開交。在攤位上我們的隊長夫妻倆,運用熟練的技巧逐一講解如何製成無患小人的吊飾,大家也跟著學的不亦樂乎;來自全省其他單位的攤位,擺滿各式各樣精心製作寓教於樂的物品,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令人看了眼花瞭亂,原來志工都是身負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勵害角色,也透過互相觀摩、分享達到活動的目地。

 晚餐後的重頭戲-「志工之夜」,舞台表演自娛娛人一番,給自已帶來歡笑更重要的是帶給大家歡樂,準備多時的節目「站在高崗上」正要上場,也是驗收時刻,連日來辛苦努力排演練習的成果,此時將呈現大眾面前,心中難免緊張患得患失的,但想到老師臨出發前耳提面命一再提醒:「用平常心放輕鬆不要給自已太大的壓力。」稍稍把心安定下來,等順利表演完後,走下台下時大家激動的心情徊蕩在心裡而久久不能平復,大家也為自已努力的付出得到完美的結果,興奮雀躍不已,唯一的遺憾是教我們跳舞的偉光老師因忙著工作,無法抽身陪同參與這次的盛會,還好,我們沒有漏氣,因為聽到台下如雷的掌聲,辛苦是沒有白費。



 戲總有落幕之時,期待明年再見!








IMG_2706




IMG_2707




IMG_2711

IMG_2715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臺灣青山蝸牛~青啦!

作者:雙流-大冠鷲(關)

聽說的,終究無緣!偶遇的,才是緣份!
故事再一則~

數量不少的,也算常見的,我們卻很少相見的!
之前幾次都在墾丁見到,在雙流刻意找了幾次都只見白色的空殼。


這次又是一次的意外偶遇,就在我的宿舍房間窗戶旁驚見那可愛的小綠綠,
總算啊!總算讓我在大白天雙流見到你活生生美麗的綠殼俏臉龐了吧!
"綠殼" !!! "白殼" !!!
青山蝸牛不是綠的嗎?

原來是因為臺灣青山蝸牛(Leptopoma nitidum taivanum殼內的外套膜為青綠色,殼為半透明白色,所以才使蝸牛活體呈現綠色。透過半透明的殼,還能觀察到肺腔內的肺血管網喔!當蝸牛軟體離開殼之後,就會顯現乳白色半透明狀的殼。
臺灣青山蝸牛廣泛分布於全台,常見於樹枝間爬行活動;軟體呈灰白色,頭部與一對細長觸角呈藍黑色,觸角基部的眼睛則是黑紅色;圓錐狀的殼縫合線明顯,各螺層如管狀般向下螺旋,從尖突的殼頂,螺旋到靠近身體基部(體螺層)處驟然膨大。

關於蝸牛

大多數的軟體動物都是生活在海裡或淡水中,而「蝸牛」是生活於陸地的軟體動物,牠們需要在陸地上完成牠們的生活史,無法生存於海裡或水中。
如果在陸地上撿到貝殼,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機率是蝸牛的殼。「殼」是蝸牛的主要特徵,也是重要的保護構造螺旋的形式更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外殼。殼不但保護其內的軟體免受異物的傷害,更能防止在陸域生活的蝸牛體內水分過度蒸散因為殼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所以蝸牛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攝取碳酸鈣,以建造這個自己居住的房子,並把這棟房子揹在背上,不管是吃飯、睡覺、散步、爬樹,都得揹著它移動,這對於身體柔軟的蝸牛而言無非是沈重的包袱。

在蝸牛家族裡,大部分蝸牛都有殼,而有些蝸牛(可能是不同類群),剛好生活在潮溼的地方,無需「殼」來防止體內水分散失。而這些潮溼的地方,碳酸鈣也大多取得不易,所以在演化過程中,漸漸地將殼給演化掉了,而這些殼完全退化掉的蝸牛,就是「蛞蝓」。只是在演化的道路上,有些種類還殘存著薄薄的殼的或只有一片殼,就是所謂的「半蛞蝓」。除了殼以外,柔軟的身體,用於爬行的腹足,像天線般的觸角,都是蝸牛的重要構造。


參考資料:
蝸牛不思議:21個不可思議主題&100種台灣蝸牛圖鑑,謝伯娟,遠流出版
台灣蝸牛圖鑑,謝伯娟、 黃重期、吳書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記錄地點: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我不毒我很可愛-八重山蠍!!!

作者:雙流-大冠鷲(關)



聽說的,終究無緣!
偶遇的,才是緣份!

前些日子,園區整理步道時,發現了4隻蠍子,
興奮的前去瞧瞧台灣難得一見的野生蠍子,無緣一見!

人生似乎有這樣的潛規則,你越找越找不到,但當你漸忘時它卻蹦現。

某天清晨,突發奇想到秘密小花園裡與自己早餐約會,
拿著早餐東走西晃,隨走隨看,發現一個褐色的小生物,湊近一看,
驚~~~
你~你~你~(手指著結巴著跟牠說話)是蠍子,等我喔!不要亂跑~
就近抓了園區大哥請他幫忙看著蠍子,我趕緊衝上樓拿相機,
角度換了幾次都拍不好(又到了想換相機的時候了,技術不好怪相機,噗~),
我盡力了!


在台灣只有兩種原生蠍子,八重山蠍(澳洲鍊尾蠍 Liocheles australasiae)僅在南部及離島地區可見,分佈棲地:蘭嶼、綠島、墾丁國家公園、屏東武泰等地。新加坡、日本宮古島等諸島。另一種分布在東沙島的斑等蠍(越南叢木蠍 Isometrus maculates),兩種都不具危險性。

八重山蠍大小約3-4公分,是世界上三種已知雌雄同體蠍的其中之一,不須與其他的蠍子交配便可自行繁殖,尾巴末端白色小圓球是螫針,可能已失去使用尾螫的能力,幾乎無毒,所以牠會利用裝死來逃避天敵追殺,然後趁亂逃生。牠們喜歡通風潮濕的棲息環境,躲在腐朽樹皮或朽木下,鑽洞而居。喜歡吃白蟻,有蠍子的外表但不會咬人。

在台灣,牠不會冬眠,在日本則有冬眠跡象;其實數量不少,但生性隱蔽,不易發現。雖八重山蠍不是珍稀物種,但算是另類的特別。

牠也是昆蟲愛好者的飼養珍寶之一,網路上有許多飼主分享飼養心得,但本人不贊同人工飼養野生物種,也呼籲大家要尊重各種生物的生存權,非必要時不要隨意改變生物原本的棲息環境。

記錄地點: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文獻引用:
讚文記數:9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特色—以溪流為例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特色
溪流為例
 
撰文 謝承昱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南迴公路上,屬於獅子鄉的行政區域,是屏東林區管理處轄區。森林遊樂區內因為內文溪的溪水注入,因此形成著名的雙流瀑布,楓港溪上游兩大源流—內文溪與達仁溪的交匯點位於園區入口處。夏季大雨過後水勢磅礡,冬季仍有涓涓細流,因此園區內流水終年不竭,是台灣低海拔地區最適合全家觀賞、享受陰離子的瀑布景點。 
發源自牡丹山的楓港溪,由東向西經過丹路至楓港注入台灣海峽,上游支流內文溪穿越在園區,北有達仁溪匯合,三方水流為園區帶來充足的水氣,形成雙流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其中,溪流為園區中最重要的遊憩資源,除了上游擁有的雙流瀑布外,少有深潭或激流,所以只要擺脫束縛親近水域,翻開水中的石頭找一找,或許就能見到許多特別的水中生物!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水水雙流的奧秘吧!

水質檢測的好幫手—水中昆蟲


扁蜉蝣

扁蜉蝣幼蟲腹部有著一對尾絲,生存環境偏好水質純淨且水流湍急的地方,以水藻類、落葉的腐敗物為食。在沖刷溪濱岸的木頭、急瀨處、卵石下方、水生植物叢集處特別容易發現它的蹤跡。而成蟲的壽命從數小時到數日不定,依種類而有所區別。


石蠶蛾

成蟲的樣子很像蛾,頭小且口器退化,具有明顯的複眼,腳部相當發達而翅膀寬大,多數為黃褐色。幼蟲在溪流、湖泊的石頭縫隙處以小石子或沙粒築巢,並利用口部吐絲固定,十分堅固巧妙。  
石蠶蛾幼蟲(左)
石蠶蛾的家(右)

 



水蠆(音ㄔㄞˋ)

蜻蜓與豆娘的稚蟲都稱做水蠆,稚蟲長大後會爬出水面到陸地羽化成為蜻蜓或豆娘。台語稱蜻蜓和豆娘為「田嬰」,原因是蜻蜓的稚蟲都生長在水裡,因此水田邊經常見到它們四處飛翔的緣故。要如何分辨兩種的差異?蜻蜓的水蠆腹部較寬,無鰓器;豆娘的水蠆腹部較細長,且末端有明顯的三片尾鰓。

豆娘水蠆           蜻蜓水蠆



雙流常見豆娘-白痣珈蟌    雙流常見蜻蜓-善變蜻蜓
這些水生昆蟲只居住在水質清淨的水域中,因此可做為水域環境檢測的指標,由此可見雙流的水質非常乾淨,所以下次來到雙流除了享受夏日戲水的樂趣之外,更別忘了要保護它們乾淨的家園,為水資源的永續利用盡份心力!

 

溪流勇士-雙流常見淡水魚類


台灣石𩼧:棲息在水流湍急、較高溶氧的溪流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是台灣地區的特有種。體色呈黃綠色,腹部略白,體側有7條黑色橫帶,以幼魚最為明顯,因為斑紋的關係,被稱為【石斑】或【石𩼧】,在雙流地區是普遍可見的魚類。
 
粗首鱲:族群喜歡在溪流的中下游,水流較緩慢的淺流、深潭等水域活動,然而對一般人來說,粗首鱲聽起來十分陌生,但要是提到【溪哥仔】或是【紅貓】那就耳熟能詳了!另外,在繁殖季節時雄魚的上下頷及腮蓋有追星出現,可做為辨識的主要依據。

台灣馬口魚:別稱【一枝花】,是一種群結性明顯的台灣淡水魚類,生活在河川上游,因此需要健壯的身軀才足以應付湍急的河流。台灣馬口魚非常貪吃屬於雜食性魚類,舉凡掉落的昆蟲、魚類的仔苗或者是石頭上的藻類,都是它可口的食物,真可以說是「好嘴道」啊!


在雙流的河川沿岸,除了上述常見的水中生物之外,另有溪澗鳥類如:翠鳥、白鷺鷥、鉛色水鶇等;並不時傳來蛙類的叫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斯文豪氏赤蛙,它以如鳥鳴的叫聲常令人產生混淆視聽的感覺;幸運的話,還能見到生性害羞以捕食甲殼類生物為食的食蟹獴(棕簑貓),牠通常在清晨或黃昏時分外出覓食。 
今年夏天,我們四位暑期青年志工及兩位國際志工,懷抱著好奇及愉悅的心情來到雙流參與由自然教育中心舉辦的活動,體驗此處豐富的溪流生態,我們不僅由室內課程學習到多樣化的知識,也在戶外實際觀察中,一窺這些小生物有趣的風貌。在此時此地,我深刻的體驗到溪流是大地之母,孕育了生命的喜悅,因為有了源源不絕的流水,更豐富了大自然原本美麗的色彩。


 小白鷺        拉氏青溪蟹



雙流美景

 參考資料:

放牛孩子的天堂-食水嵙溪,2012年8月26日擷取自:http://nature.edu.tw/result/94_result/8/stream3/index.htm 
石門水庫,【生態保育教室】,2012年8月26日擷取自:http://www.wranb.gov.tw/ct.asp?xItem=1513&ctNode=790&mp=4 
台南市海東國小,【教學資源】,2012年8月26日擷取自http://www.htps.tn.edu.tw/res/insects/tricho/tricho.htm 
陳昭敦,2011。水舞精靈-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水生生物導覽手冊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四大步道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四大步道
撰文 余楊心平




關於雙流: 

雙流,顧名思義就是有兩條河流,位於屏東獅子鄉,最著名的就是貫穿整個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河流──「內文溪」。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外的河流為「達仁溪」,在雙流出口處兩條河流匯集成「楓港溪」之後流往台灣海峽,也因為有這兩條溪流經雙流,周邊孕育出豐富的生態體系。雙流一詞,因而得名。 
而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除了有特色的河流外,蝶影紛飛也是一大特色,蝴蝶的五大種類:鳳蝶科、弄蝶科、蛺蝶科、斑蝶科、粉蝶科;雙流都有牠們蹤跡,遊客在享受河流與森林帶來的愜意之餘,不彷也停下腳步看看點綴著雙流的蝴蝶吧! 

雙流的四大主力:

來到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當您進入到自然教育中心,就能在此獲得許多雙流的相關資訊,對於愛健行的遊客,步道的資訊一定是免不了的。而在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有四大特色步道,分別是「瀑布步道」、「沿山步道」、「白榕步道」與「帽子山步道」。 

瀑布步道──

全長為3,100公尺,單程約需一個半至兩個小時。 
沿著「內文溪」溪流而行,走上瀑布步道可以觀賞到內文溪的完整風貌,沿途可以欣賞溪流與森林的景致,途中將經過兩個涉水區,讓遊客享受親水與觀察水中生態的樂趣,步道盡頭為知名的「雙流瀑布」,水流終年不竭,在雨量豐沛的夏季,瀑布的氣勢更是磅礡,豐沛水氣帶來大量的陰離子,令人心曠神怡,瀑布步道道路平緩,非常適合全家大小老少婦幼的休閒步道。 
由於88(莫拉克)風災對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所造成的損害,途中可以看到對於許多生態工法對於森林重建與設計,例如:河床的固床工法與山坡的自然重建工法,儼然成為水土保持與防災教育的最佳教材。由此可知屏東林管處對於雙流自然保護與重建的用心。 

沿山步道──

全長約2,000公尺,單程約需一個小時。 
半開放式的森林步道,途中可以一邊觀察多樣的物種生態,吸收自然芬多精,另一邊可以享受山景的擁圍之美,步道中段有一座特色吊橋──「沿山吊橋」,可以看到平時不易看到的樹冠層結構,此步道也是紫斑蝶渡冬的過境路線,附近有許多誘蝶植物更豐富了蝴蝶種類,多樣化的蝶影讓遊客可以一探究竟。 
終點銜接瀑布步道;給想對瀑布一探究竟卻不愛涉水的遊客,「沿山步道」是您的首選步道。 

白榕步道──

全長約1,900公尺,單程約需一個小時。 
此步道以桑科榕屬的白榕最具特色,白榕步道因而得名,白榕與一般榕樹比起來更發達的氣生根,只要養份足夠,氣生根便會長到足以接觸地面,此時白榕氣生根會扎地並慢慢長大,並會成為類似樹幹結構的支持根,而每個支持根都可以成為獨立的個體,一棵白榕的氣生根有很多,全部成為支持根可謂「一樹成林」,乍看之下可能有好多棵植物,但殊不知卻全是由一棵白榕母株生長而成,此一奇景可以在白榕步道看見。 
步道林況較為茂密,風不易進入此步道,也成為蝴蝶的最佳棲息地點,但也因為林況茂密,白榕步道環境較為潮濕,防蚊措施顯為重要。此外,步道中段草堆中還可發現傾倒的排灣族矮牆遺址喔。 
白榕步道的終點,銜接于瀑布步道的第一涉水區與第二涉水區之間。 

帽子山步道──

全長約2,800公尺,單程約需一個半至兩個小時。 
帽子山步道為雙流園區內的最高峰,海拔約700公尺,步道較為原始面貌,小型野生動物在此步道出現的機率較其他三條步道大,路途偶爾可看見小型哺乳類野生動物的獸徑、排遺及穿山甲的洞穴道路。來此步道的遊客不彷可以多加留意牠們稍縱即逝的蹤影。 
沿途大多為上坡、陡峭的路段,是園區內難度最高的步道,適合愛爬山的遊客。登上山頂,壯闊的視野是最美好的回饋,可環視周邊群山,山頂天氣多樣,天氣好可眺望太平洋,甚至可以看見綠島。有時被濃霧與雲包圍著,徜徉在雲霧中享受帽子山朦朧之美。在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運氣好可以看見大批的灰面鷲、赤腹鷹過境,場面十分壯觀。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四條步道,每條步道各有特色,因此豐富了雙流的風貌,有時悲傷、有時開心、有時有些憂鬱、有時有帶有點感性;走在不同個性的步道上、踩在這塊土地上,心情有時被渲染,有時又任自己主宰。
【雙流,兩條河流。流掉的是塵囂,去蕪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