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的,終究無緣!偶遇的,才是緣份! 故事再一則~
數量不少的,也算常見的,我們卻很少相見的!
之前幾次都在墾丁見到,在雙流刻意找了幾次都只見白色的空殼。
這次又是一次的意外偶遇,就在我的宿舍房間窗戶旁驚見那可愛的小綠綠,
總算啊!總算讓我在大白天雙流見到你活生生美麗的綠殼俏臉龐了吧!
"綠殼" !!! "白殼" !!!
青山蝸牛不是綠的嗎?
原來是因為臺灣青山蝸牛(Leptopoma nitidum taivanum)殼內的外套膜為青綠色,殼為半透明白色,所以才使蝸牛活體呈現綠色。透過半透明的殼,還能觀察到肺腔內的肺血管網喔!當蝸牛軟體離開殼之後,就會顯現乳白色半透明狀的殼。
臺灣青山蝸牛廣泛分布於全台,常見於樹枝間爬行活動;軟體呈灰白色,頭部與一對細長觸角呈藍黑色,觸角基部的眼睛則是黑紅色;圓錐狀的殼縫合線明顯,各螺層如管狀般向下螺旋,從尖突的殼頂,螺旋到靠近身體基部(體螺層)處驟然膨大。
關於蝸牛
大多數的軟體動物都是生活在海裡或淡水中,而「蝸牛」是生活於陸地的軟體動物,牠們需要在陸地上完成牠們的生活史,無法生存於海裡或水中。
如果在陸地上撿到貝殼,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機率是蝸牛的殼。「殼」是蝸牛的主要特徵,也是重要的保護構造螺旋的形式更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外殼。殼不但保護其內的軟體免受異物的傷害,更能防止在陸域生活的蝸牛體內水分過度蒸散因為殼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所以蝸牛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攝取碳酸鈣,以建造這個自己居住的房子,並把這棟房子揹在背上,不管是吃飯、睡覺、散步、爬樹,都得揹著它移動,這對於身體柔軟的蝸牛而言無非是沈重的包袱。
在蝸牛家族裡,大部分蝸牛都有殼,而有些蝸牛(可能是不同類群),剛好生活在潮溼的地方,無需「殼」來防止體內水分散失。而這些潮溼的地方,碳酸鈣也大多取得不易,所以在演化過程中,漸漸地將殼給演化掉了,而這些殼完全退化掉的蝸牛,就是「蛞蝓」。只是在演化的道路上,有些種類還殘存著薄薄的殼的或只有一片殼,就是所謂的「半蛞蝓」。除了殼以外,柔軟的身體,用於爬行的腹足,像天線般的觸角,都是蝸牛的重要構造。
參考資料:
蝸牛不思議:21個不可思議主題&100種台灣蝸牛圖鑑,謝伯娟,遠流出版
台灣蝸牛圖鑑,謝伯娟、 黃重期、吳書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
記錄地點: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臺灣青山蝸牛~青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